DSC09136.000.jpg 

↑《大西洋壁壘》─德國「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1995

今日午後﹝2015.12.23﹞由於郭昭蘭老師的策展課停上,因此便至關渡美術館看最新的《德國藝術之域》展覽﹝結果就在展場碰見郭老師,臨時請老師小導覽了一番﹞,在其中讓不少藝術家的精彩作品所吸引、頻頻流連忘返。由於先前《冷藏摘要》個展,有一大半的部分是以臺灣冷戰時期沿海碉堡為聚焦對象,甚至於延伸至朱銘美術館《野生傳說》聯展的《冷島─金甲關》系列,以及現在仍然於高美館《城市‧魅感》展出的《冷島─雄關》計畫。因此《德國藝術之域》展覽中「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的《大西洋壁壘》系列作品,自然更加地吸引我的注意!

猶如《德國藝術之域》裡的藝術家,恕我孤陋寡聞只聽過「白南準」﹝以及參展的兩位臺灣老師﹞,因此在今日之前,完全不知道「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這位藝術家及其《大西洋壁壘》的創作,所以對於國外的創作者也取材海濱的一座座碉堡,證明了「碉堡」力量果然強大。不過創作這件事總是強調先發原創,因此「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不僅早於1995年就完成了《大西洋壁壘》系列作品,而且也是大量地運用搭配著「文字」﹝我亦是以文字立碑﹞,所以在今天之前,即使我真的沒聽過「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這位藝術家與《大西洋壁壘》系列作品,但還是擺脫不了後進者必然地跟隨陰影吧!

因此我想在創作上地積極想法,應該是無須再多作先前並未知悉「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與《大西洋壁壘》地任何解釋,而是從「冷戰」及「臺灣」出發的《冷島》創作系列計畫,是不是可以提出再向前推進的「新」或「不同」問題性呢?尤其是在今日首次看過了「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在1995年就已經精準完整地創作出《大西洋壁壘》系列,收穫良多也給了自己不少信心,加油啊自己‧‧‧﹝同時也向大家強力推薦在關渡美術館的《德國藝術之域》展覽!﹞

 

 

DSC09119.000.jpg 

「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大西洋壁壘》展場一景,包括一件素描、兩個文件與十張攝影。

 

DSC09127解說牌.jpg  

「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大西洋壁壘》作品解說牌

 

DSC09124大西洋.jpg 

展場之二

 

DSC09135.0000.jpg 

據郭老師很用功地作了功課後說:這位德國藝術家是把「消失的美學」的作者維希留的有關戰爭的「地下碉堡人類學」一書中的文字,稍作改動的以鐳射光打到這些碉堡。

 

DSC09120.000.jpg 

算是整個系列中的檔案文件部分嗎?

 

 

DSC09134.00.jpg 

郭老師:維希留在那本書裡面討論的是軍事區域哲學與碉堡的拓樸學。討論的是暴力與人文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是暴力與人性在軍事操作與戰爭麥絡下的類型上意義。藝術家把上述這些原來是作者維希留的文本,用鐳射光直接打在這些碉堡上

 

DSC09150.000.jpg 

很推薦的展覽喲.頗值得特地跑一趟關渡美術館啦

 

DSC02929  

↑  站內相關參考連結:

●  《小草書籤87》:郭昭蘭老師的旁聽相關彙整連結

http://peter601017.pixnet.net/blog/post/4377060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60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