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4670大美堡.jpg

 

「美」:做為第一島鏈樞紐點的台灣,這些碉堡是不是也算是「美利堅」的附屬碉堡呢?這是個「美麗」的連結?還是「美麗」的錯誤呢?

韓戰地爆發,讓美國基於自身利益重新支持命在旦夕的蔣介石政權,雖然因為美軍的協防,使得共軍不敢貿然跨海攻臺,但從此也讓臺灣在世界大冷戰格局中被畫分到美國陣營的這一邊。然而不僅僅在軍事上,還包括著經濟、農業、文化、教育等等的各方面,臺灣在整個「冷戰」時期都深受美國地全面掌控影響! ⋯⋯

這讓我想起私藏的一本1945年《POCKET GUIDE TO Formosa》﹝美島袖珍指南﹞,封底以毛筆書寫印刷的 「美島 」二字。「美島 」在這本小冊固然是 Formosa的中譯,但是否也預告著臺灣Formosa日後的確為「美國之島 」呢?因此對於命題設定聚焦在「冷戰」的《冷藏摘要》展覽來說,最重要的關鍵字除了「冷」外,大概就屬「美」字了!所以在《冷藏摘要》子系列《冷島─太平關》計畫裡,扣除計畫同名的《太平關》與《大冷堡》,《大美堡》算是重要性排名第三吧!

既然是第三順位的大名碑,當然不能隨隨便便就亂選一座碉堡立下。事實上最後命名《大美》的碉堡,原本是要給《冷島─太平關》計畫同名的《太平關》,加上在《冷島─太平關》計畫之前的2009年,小草曾有個《烽火島》的創作計畫,作為《烽火島》計畫起頭的001號,便給予了這座位於岬角尾端巨巖頂,雖小卻擁有一夫當關磅薄氣勢的碉堡。由此是否可見這個最終定名為《大美》之堡的不可小覷呢

縱然《大美堡》不論在視野、氣勢、地理位置格局上皆「美」則「美」矣,卻是否永遠只能為「美」的附屬、逃脫不出「美」呢‧‧‧

 

DSC04690大美堡.jpg

這座位於岬角尾端巨巖頂,雖小卻擁有一夫當關磅薄氣勢的碉堡,要親臨現場才能感受,照片雖只是參考,還是再貼一張。

 

↑冷藏摘要5:《冷島 ─ 太平關》創作計畫
﹝圖說:1955年《時代雜誌》,是老蔣最後一次出現在封面上,應該也同樣是臺灣的最後一回。這期封面除了老蔣的大頭像,還有背景對峙的藍天與五星紅旗,由於有五星旗,因此本期《時代雜誌》在臺灣當時應當是不能曝光的禁書吧!但想請各位特別注意的其實是右邊的海邊小碉堡,與其上的戍衛士兵,因為就是《冷島 ─ 太平關》這個創作計畫的由來﹞

十多年前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每個禮拜都必須來回奔馳在西濱公路北段,周而復始兩三年後的某日,才突然注意起緊貼著海岸線的一座座小碉堡。從此便開始對過往皆視而不見的海濱碉堡,產生了高度的瘋狂興趣,除了原本熟悉的西濱,甚至於把沿著海岸漫長徒步以一一尋找碉堡的足跡,推展到臺灣其他區域的濱岸。漸漸地可以發現、歸納並確認,一座又一座的小小碉堡,毫不間斷地牢牢圈圍著臺灣這個大島嶼,甚至於可以說,把這些緊鄰潮汐帶的碉堡全連起來,大概也等同於臺灣最細密精準的海岸線吧!
 
因此另一方面能不能這麼說,兩岸對峙的冷戰時期,是否全賴著這些密布在臺灣外圍的小碉堡,提供第一線滴水不漏的堅強防禦呢?然而也因為過往的戒嚴海禁,大部分的島嶼子民,恐怕都完全不知道有這些身處前方的隱形保護者存在。如今解嚴了、冷戰結束、戰爭型態亦改變,這些已不再有積極守衛功能的眾多數不清碉堡,也在漫漫冷冷烽火的歲月中逐漸老去、傾頹、崩毀,更加地被無知、無情遺忘‧‧‧

所以這個以《太平關》為首的碉堡立碑計畫,就是為了向這些在全球冷戰與兩岸對抗的大歷史格局下,堅守在最前頭、勞苦功高卻不被知悉、默默無聞的小小碉堡,說聲遲來地必要感謝,並試圖給予有名有號的尊嚴致敬!只是這些在「大」之後看似威風的「關鍵字」 ─ 「餘」、「隱」、「衛」、「用」、「癡」、「冷」、「忍」、「閨」、「忘」、「美」、「寞」,其實卻又顯現著這些彷彿根本不存在的無名英雄,從過往到現在,始終複雜、難以被明確定義的時代邊緣位置與處境‧‧‧

關於「關鍵字」:
「太平」:呼應著中華民國在南海控制的「太平島」!「太平島」雖名「太平」,實際上南海局勢卻始終暗潮洶湧,隨時可能激起區域一觸即發的多國戰爭。因此這些小碉堡所堅守捍衛的臺灣,表面上看似無風無浪的「太平」,實際上是否暗藏著烽火瞬間遍地燃起的危機呢?

「餘」:從來沒有槍林彈雨的戰爭發生,這些碉堡是「多餘」的嗎?「冷戰」結束後,這些碉堡恐怕真的就是「剩餘」了!

「隱」:「大隱隱於島」的碉堡隱士們!

「衛」:「大衛」是西方神話中的人物之名,套用在這些日日夜夜「守衛」著臺灣的小小碉堡上,是不是也未嘗不可呢

「用」:這些從未經過刀光劍影洗禮驗證的小碉堡,是否正印證了「無用之用謂之大用」呢?

「癡」:一幢幢綿延不斷的碉堡,都「癡癡」地守著這座島嶼,也「癡癡」地等著戰爭來臨!

「冷」:這些因「冷戰」而密集誕生的數不清小碉堡,本身地存在處境是否也「低處不勝冷」呢?

「忍」:忍受著第一線前方的淒風苦雨,忍受著無用、寂寞、遺忘‧‧‧默默忍受著凡間一切所不能忍的無名忍堡‧‧

「閨」:不被知悉、不被正眼看待,猶如「獨守空閨」的海岸碉堡們‧‧‧

「忘」:遭棄置的無數碉堡被所有人都遺忘了!似乎連碉堡也忘了自身與時間

「美」:做為第一島鏈樞紐點的台灣,這些碉堡是不是也算是「美利堅」的附屬碉堡呢?這是個「美麗」的連結?還是「美麗」的錯誤呢?

「寞」:妳的心恰若寂寞的小小碉堡向晚‧‧‧

 

↑草山煙雲錄【書26】─ 《POCKET GUIDE TO Formosa》﹝美島袖珍指南﹞1945

即使不待專家分析,凡人之我以過往的觀察經驗都知道,這回臺菲之間衝突,一開始菲律賓之所以傲慢無禮,臺灣政府會畏首畏腦,背後真正的大部分原因,應該都是決定於美國老大哥的臉色與態度吧!因此這次的臺菲爭執與背後美國的影武者角色,讓我原本的《小臺正傳  ─  沒有人寄信到郵遞區號290-294》創作計畫,突然間又多了一個要再「登島立碑」的番外構想﹝這會不會是國家不幸詩家幸啊!哈!﹞。這個新創作靈感固然來自於臺菲緊張,但其實還有三分之一的來源,是得自於二戰剛結束的1945年,美軍所發的一本《POCKET  GUIDE  TO  Formosa》﹝美島袖珍指南﹞。

這類美軍所發的袖珍指南,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版本都有,可能是二戰後美軍派來臺灣的人數較少,這個戰後初期的版本,目前我只看過這一本﹝後期關於臺⋯⋯
灣的各版本袖珍指南數量便頗多﹞,因此當初幾乎是不計代價所購下。彼時美軍會製發這袖珍指南,也許代表著二戰後一切混亂下,臺灣也有可能像日本、琉球般,是美軍所接管的地區,不過即使世局難料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但從當下的臺菲衝突可知,某種程度而言說美國一直是臺灣真正的背後統治者﹝菲律賓也是﹞,或許並不為過吧!

究竟《小臺正傳  ─  沒有人寄信到郵遞區號290-294》新的番外創作構想,有哪三分之一得自於這本1945年《POCKET  GUIDE  TO  Formosa》﹝美島袖珍指南﹞呢?先賣個關子,等真正實踐完成後再揭曉吧!哈!
 
↑《小臺正傳》首部曲之《軍郵063「美島」》2013.7.9

《小臺正傳 ─ 沒有人寄信到郵遞區號290-294》創作計畫的第一階段,必須先登島立五塊碑的部分,其實早已經完成﹝計有《釣嶼》、《孤島》、《不安島》、《北五島》、《餘臺》五島五碑﹞。 不過前一陣子因為臺灣漁民被射殺,導致在共主美國老大哥之下的臺菲緊張關係,加上又收集到一本1945年《POCKET GUIDE TO Formosa》﹝美島袖珍指南﹞, 讓我超級有感,臨時又忍不住一定要在五碑五島之後,強加入第六個必須「登島立碑」的計畫,也就是首部曲﹝雖然是最後一塊立﹞《軍郵063「美島」》。

「美島」二字,是來自於1945年《POCKET GUIDE TO Formosa》﹝美島袖珍指南﹞的封底毛筆字 ,顯然是美軍在戰後1945年對「Formosa」的中文翻譯。相較於後來的「美麗島」三字,「美島」除了意思相同卻讓我耳目一新之餘,⋯⋯
若從臺灣自1950年代冷戰開始便是美國的保護國來看,一直到近來釣魚臺、南海與臺菲等爭議,美國在背後的老大哥之角色,說「美島」為「美國之島」的解釋,是不是也完全不為過呢?

所以從《POCKET GUIDE TO Formosa》﹝美島袖珍指南﹞封底讀到「美島」兩字,對我而言起碼擁有混雜著「美麗島」與「美國之島」等的多重意義。因此自釣魚臺爭議所引發的《小臺正傳 ─ 沒有人寄信到郵遞區號290-294》創作計畫,怎能不加入《軍郵063「美島」》的「登島立碑」,並特別列為「首部曲」呢?﹝註:美軍駐臺期間,真的有設立六三軍郵局喲!﹞

經過不短時間的刻碑等待,今日終於至石雕場取碑,並馬上緊接著衝到預定立碑的小島,最後在一處重重巨岩夾縫的陰影處將碑安置,因為不論是「美麗島」或「美國之島」或其他的「美島」任何解讀意義,我想「美島」的真實處境,是否都像是這狹隘、陰暗之立碑地般,始終在多方列強的黑影縫隙中努力存活呢‧‧‧﹝雖然好久沒見到楊祖珺老師,但因為祖珺老師是《美麗島》的原首唱者,加上當初不停教導提醒我們如何觀察、省思臺灣的長期處境,所以這塊碑特地刻老師的「珺」字助立,藉以再次謝謝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60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