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由美軍與貝爾電話、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發生產的飛彈,1958年勝利女神飛彈及美國陸軍砲兵第71團之第二飛彈營抵達臺灣,1959年8月15日悉數移交台灣陸軍飛彈第一營,臺灣正式進入「飛彈時代」。直至1996年退役,控制臺灣領空達37年之久。
說到《勝利女神》,不得不先再引〈《冷藏摘要》:當《美帝國─勝利女神》偶遇《太平關─大忘堡》2015.2.14〉小文的開頭:
「當初劉和讓相約至『mt.black』個展,雖然因為展覽機會並不多而一口答應,但是到底要展出什麼命題內容,卻完全沒有腹案。直到在與劉和讓陸續的亂聊中,聽到劉和讓因為父親曾在中華民國陸軍最早的勝利女神飛彈營當兵,想發展一個關於『勝利女神飛彈』的創作計畫。當我聽到劉和讓有這個計畫時,精神為之一振、大喊有了!因為心想都要在『mt.black』個展,或多或少也要與劉和讓進行呼應對話,既然阿讓原本就有『勝利女神飛彈』」的創作構想,那麼我就再由『勝利女神飛彈』延伸帶出的『冷戰』主題切入。換句話說,若不是因為身高有175公分方被選入最先進精銳勝利女神飛彈營當標兵的劉伯父,哈!根本不會有《冷藏摘要》這個展覽吧!」
僅管《美帝國》的十三塊碑,都是我認為冷戰時期臺美關係最重要並不可取代的十三個關鍵人、事、物,不過對於作為整個《冷藏摘要》展覽起頭的《勝利女神》,還是特地擺在《美帝國》系列的最後,當成是只要《勝利女神》碑立定,也算是《美帝國》第一階段終於完結。
另一方面當初「勝利女神飛彈」防禦系統地建構,絕對不光光只是「勝利女神飛彈」本身彈體而已,想必然還得搭配著全面涵蓋的敏銳雷達網,所以《美帝國》立碑地選擇在一處仍運作中的雷達站下,《勝利女神》作為最後一塊才矗立完成的碑,亦是深有象徵性的用意吧!
縱然《冷藏摘要》室內展覽已結束快一個月了!但隨著《美帝國》與《冷島─太平關》兩系列共25塊碑在同一天先後完立,另一個沒有展期限制的《冷藏摘要》展覽,恐怕在山之巔、海之涯才正要開始‧‧‧
《勝利女神》碑背勝利女神字樣
阿讓在《美帝國》現場紀錄工作中
阿讓在《美帝國》現場紀錄工作中
另一個角度看《美帝國》完立的12塊碑
《美帝國》背後所見
《美帝國》側面遠望,彷彿一條鎖鍊藏在林中
↑冷藏摘要4:勝利女神﹝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勝利女神飛彈與
1951年由美軍與貝爾電話、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發生產的飛彈,1958年勝利女神飛彈及美國陸軍砲兵第71團之第二飛彈營抵達臺灣,1959年8月15日悉數移交台灣陸軍飛彈第一營,臺灣正式進入「飛彈時代」。直至1996年退役,控制臺灣領空達37年之久。
很久以前便聽國中與高中的老同學劉和讓說,他的父親當兵時是在勝利女神飛彈部隊﹝據說是因為有175公分的身高,會讓常有外賓參訪的飛彈營顯得體面﹞,所以劉和讓一直想辦個勝利女神飛彈的創作計畫展覽。因此當劉和讓問我是否願意在他所經營的「mt.black」展覽,答應的同時便決定,要呼應著劉和讓一直構思執行中的「勝利女神飛彈」創作計畫。換而言之會有《冷藏摘要》這個展覽及主軸,說是由「勝利女神飛彈」所彈射出發,應當一點都不為過﹝包括《冷藏摘要》這個展覽名,都是劉和讓頗具詩意所取﹞!
不過相較於運動第一品牌的「Nike」,現在大部分的臺灣人,恐怕都對冷戰時期捍衛島嶼領空達三十餘年的同名﹝Nike﹞飛彈,感到十分陌生,甚至於完全不知道吧!那麼在《冷藏摘要》裡的《勝利女神》碑,就只是個小引信,是為了點燃、期待著同學劉和讓會以如何的創作手法,表現並非僅可以在地上跑、而具有真正宰制天空能量的「Nike」女神‧‧‧
↑《冷藏摘要》:「勝利女神」的冷藏標本?2010.8.4泰山
《冷藏摘要》展覽的方向及命題確立,毫無疑問地,就是為了與mt.black主持人劉和讓,因其父親是冷戰時期臺灣「勝利女神」飛彈營首批官兵,所以有個構思中的「勝利女神」創作計畫 ─ 嘗試進行與劉和讓、mt.black地呼應對話。
不過前幾日整理舊照片的檔案,居然發現在近五年前的2010年8月4日,我曾因為巡訪安息地亂晃到泰山的辭修公園﹝原副總統陳誠墓地﹞,也拍下了不少張退役陳列於山腳的「勝利女神」飛彈照片。當初根本不會料想到會有後來的《冷藏摘要》個展,那為什麼會按下連番的快門呢?或許是龐大高聳、配色顯目的「勝利女神」彈體,讓人不得不注意多瞧上幾眼外,也不禁要實際手動拍幾張照吧!
必須坦承,當時並未曾就這顆漆有中華民國國徽的「勝利女神」飛彈,直接聯想到「冷戰」,不過在《冷藏摘要》展覽剛結束未久的此刻,再看到這些過往的紀錄照片,也許在劉伯父、劉和讓關於「冷戰」、「勝利女神」的故事之前,原來在心底早已播下些等待發射升空的小小種子‧‧‧
↑《冷藏摘要》:《也追憶逝水年華》的「勝利女神」飛彈2015.7﹝照片為位在泰山的除役勝利女神飛彈2010.8﹞
當初劉和讓找我參與《伍眾會》計畫,而準備在汐止「mt.black」舉辦個展時,到底要設定為甚麼方向命題呢?坦白說完全沒有腹案。直到幾次碰面聊天,聽到劉和讓敘述,因為父親在中華民國陸軍最早的「勝利女神」飛彈營服役,所以打算有個關於「勝利女神」飛彈的創作計畫,才心想既然是參與《伍眾會》計畫要在「mt.black」展覽,多少也希望能與主人劉和讓進行呼應對話,至此展覽主題方大體決定,要由劉伯父當兵時的「勝利女神」飛彈按鈕發射,企圖擊往整個世界冷戰格局下臺灣所處位置的歷史紅心!
因此若非劉和讓、劉伯父與「勝利女神」飛彈,便不會有後來由「冷戰」切入的《冷藏摘要》命題發展,所以我往往也逢人就說:「關於《冷藏摘要》的個展,一切都是從『勝利女神』飛彈開始‧‧‧」
不過「勝利女神」飛彈最早來臺灣服役,也是近六十年前的事﹝1958﹞,加上除役亦已十九年﹝1996﹞,所以儘管我遇人便講:「關於《冷藏摘要》的個展,一切都是從『勝利女神』飛彈開始‧‧‧」大部分的人幾乎都一臉霧茫茫,根本不知道「勝利女神」飛彈是甚麼?以及背後所代表冷戰結構與臺美關係史。因此當林政忠師丈顯得很興奮地在《冷藏摘要》開幕時,告訴了劉和讓與我,他不但知道「勝利女神」飛彈,而且他還有一位親戚張德溥將軍,正好就是「勝利女神」飛彈營第一營的第一任營長。以當時「勝利女神」飛彈是全世界最尖端的高科技武器,可想而知張德溥將軍簡直是學養能力兼備、前途無限的當紅炸子雞,後來果然也接了臺灣大學的總教官‧‧‧
但如同政忠師丈也說,後來與張德溥將軍便沒有保持聯繫,不知老將軍近況如何?所以原本就陌生的張德溥將軍名字,隨著《冷藏摘要》個展結束,便更加成為腦海裡無數暫存的其中三個字而已。因此當昨日﹝2015.7.2﹞特地跑到書店,為了要購買有《再見‧歷史》展覽報導的當期《今藝術》雜誌,順道逛逛看看的情況下,或許是受了上學期楊凱麟老師在課堂提到N次《追憶逝水年華》的影響,
隨手拾起一本名為《也追憶逝水年華》的新書瀏覽,沒想到裡面居然就這麼湊巧地蹦出「張德溥」三字在我眼前,而且還是整整的一大段落!
「記我大過的台大訓導長,臨終卻囑我為他寫『墓誌銘』。」
「終有一天,我要前往聖荷西的墓園,靜靜看、細細讀,碑上熟悉的生平略述。 躺在這裡的訓導長,他在我台大畢業後一個月,記我一支大過; 三十幾年後,卻在臨終指定我為他撰寫墓誌銘……」
《也追憶逝水年華》是由陳玲玉與洪三雄兩位所口述而成,其中〈第四回 可敬的冤仇人,半世紀後的墓誌銘〉 ,幾乎通篇所圍繞敘述的核心人物,便是後來離開「勝利女神」飛彈營,接下臺大總教官兼訓導長的張德溥將軍。本章或這本書非常精彩好看,在此就不多大意描述,除了想誘使大家自己去閱讀這本書外。其實是因為我真正大有感觸的是 ─ 假如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裡,「瑪德蓮娜」蛋糕是一切故事書寫的啟動開始的話,那麼對我而言,不論是《冷藏摘要》的個展、張德溥將軍、現在加一字的《也追憶逝水年華》新書,或者是整個等待被回頭記住的臺灣「冷戰」歷史,屢屢射發命中紅心坎引爆的「勝利女神」飛彈 ─ 是否也就正像是普魯斯特那塊不可思議的「瑪德蓮娜」蛋糕呢?
↑《冷藏摘要》:勝利女神1970s
雖然老同學劉和讓找我參與《伍眾會》計畫、在mt.black辦個展是早確定的事,但若非劉和讓的父親在勝利女神飛彈營服役且有個勝利女神的創作計畫,也不會把這次個展的方向聚焦在「冷戰」並命名為《冷藏摘要》。儘管《冷藏摘要》的個展已結束好一陣子,但我仍然沒放下並持續著這條創作路線﹝比如之後在「朱銘」與「高美館」發表的《冷島》系列﹞,除了緊密貼合臺灣歷史的「冷戰」題目,本來就讓我極感興趣且關注許久,二方面在「新冷戰」呼之欲來的局勢下﹝比如近來的「南海風雲」﹞,夾在中、美、日強國間的臺灣該如何應對﹝「美豬」問題似乎就是新政府的第一道功課﹞?該何去何從?在在都會讓我稍稍回頭看看這座島嶼的「冷戰」歷史......
所以看到了這張背面書寫著「前右于豪章、前中美軍顧問團長巴恩斯少將」的「勝利女神飛彈」照片,在能力許可下當然要購藏囉!經網路查詢美軍顧問團長巴恩斯少將在臺任期為1971年12月16日-1973年12月1。至於另一位特別註記的于豪章將軍,各位或許不會記得1974年12月27日滿載高階將領的直升機墜毀事件,但當時爬出求救的于豪章侍從官,就是前不久的國防部長高華柱。所以從美軍巴恩斯少將的團長任期,與于將軍尚未因公受傷來判斷,這張攝於「勝利女神飛彈」前的照片,當在1970年代初,臺灣因為「漢賊不兩立」剛退出聯合國之際,其實過沒幾年也沒有選擇被迫與美國斷交!﹝亦是大叔我剛出生的時候啦!哈!﹞
也從巴恩斯少將是在臺最高的美軍團長,而于將軍時任陸軍總司令來判斷﹝依維基百科1969年7月1日任陸軍二級上將總司令﹞,「勝利女神飛彈」在當時應該還是被極為看重的軍事武器吧!相較於劉伯父是在「勝利女神飛彈營」服義務兵役,這不知道算不算是同為「勝利女神飛彈」的高層參照對比呢......﹝2016.4.27記﹞
↑「勝利女神飛彈營」首任指揮官張德溥所贈的公關品1967
曾聽說「狗會帶狗」﹝果然發生在我身上便是「黑妞」帶來了「黑皮」﹞,但同理「文件」是否也會帶來「文件」呢?由於在老同學劉和讓經營的mt.black辦個展,因為劉和讓父親在勝利女神飛彈營服役,使得展覽因而定調在冷戰。換句話說《冷藏摘要》的個展是從勝利女神所原初射出,一點都不為過。
喜愛亂收集老事物的我,本來就恰巧收有少數的「勝利女神飛彈」相關物件,自然也有在《冷藏摘要》中展出,後來個展雖然終究要結束,不過因為「勝利女神飛彈」在某個意義上也算是我的貴人,所以只要再碰見「勝利女神飛彈」的種種,並不會「用過即丟」地反而會格外注意。比如在《冷藏摘要》展覽開幕時聽林政忠師丈說,「勝利女神飛彈營」首任指揮官張德溥是他的親戚,後來居然在書店便意外翻到《也追憶逝水年華》書中就提到了張德溥將軍,當然更不用提只要再遇見「勝利女神飛彈」老文件,能力許可下一定購藏。
所以繼不久前才入手一張1970年代陸軍司令于豪章與美軍顧問團長巴恩斯少將共同在「勝利女神飛彈」前的老照片,是否「文件」也會帶來「文件」,又剛買到一張顯然是公關品,有「鷹式」與「勝利女神」兩種飛彈的裱褙照片,更叫人驚奇地署名贈送者正是「勝利女神飛彈營」首任指揮官張德溥將軍。哇!不僅「文件」會帶「文件」,似乎也將歷史散落一地的點與點,只因為《冷藏摘要》個展起了頭,漸漸、慢慢地串連、兜在一塊,產生如酒釀般化學相乘的力量......
照理來說「勝利女神飛彈」這個題目,可以如前所說在《冷藏摘要》展覽結束後便「用過即丟」,之所以念念不忘,不單單是「勝利女神飛彈」促發了我重要個展的情感,某種客觀理性上「勝利女神飛彈」正呈顯、代表著臺灣戰後的歷史啊!只要我一日還關注著這座島嶼的近代史,就完全無法對「勝利女神飛彈」用過即丟!
果然在未來不久後的一個聯展,居然就進一步有機會與劉和讓共同以「勝利女神飛彈」為題目合作,連我自己都無比期待耶!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