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海渡航》立碑文件2016.5
小草立碑並無意於「書法」上多加著墨﹝而想找尋立碑在書法之外的其他可能性﹞,這幾乎是2005年開始試驗立碑這項形式時,就已經在心底清楚確認再確認的事。但為什麼又看似矛盾地拿起毛筆寫碑文,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便是我不想、甚至說完全無法忍受電腦打字。乃至於有一套「即使毛筆字寫得再差、都比電腦打字好」的說法。於是讓後來大學讀美術系因為選擇西畫組而一直專攻油畫的我,竟因此在2005年為了實驗立碑,才又重新找出久違陌生的毛筆,憑著小時候可怕的書法課到為了拿取大學美術聯招書法分數所打下的一絲絲基礎,亂塗胡撇起碑文的毛筆字,沒料到由於現在仍持續著立碑地探索,倒也因此撇塗了十一年,固然從一開始直到如今,小草還是無意於「書法」上多加發揮,可是一件事摸了、搞了十多年,亦加減累積了一點點、一些些經驗與心得!
這兩天在我的臉書動態,見到許多朋都不約而同地分享一篇名為〈那個讓人想到台灣的字體〉的文章。透過內容提到了劉元祥﹝大鏞﹞先生的《商用字彙》,讓我馬上就想起因為到八里石雕廠刻石碑才聽聞的寫字老師事,所以蠻破天荒地算首次在文章下留言:
「我自身因為創作的緣故,常常跑八里的石雕廠刻石碑已十多年。八里石雕廠最大的刻字業務就是墓碑啦!因此從石雕廠老闆口中知道,有位寫字老師在八里眾多的石雕廠間趕場。即使現在電腦打字如此方便,起碼就我合作的石雕廠而言,大部分仍然依賴這位寫字老師現場以毛筆沾著水泥漆,直接熟練無比地在石碑上自成一體寫下準備給雕刻師傅鐫工的字﹝顯然完全不同於諸多招牌業的作業方式﹞。現在因為絕大部分的往生者由於政策皆非土葬而火化,讓刻墓碑的需求降到谷底,不然就我所合作的石雕廠老闆說,這位寫字老師在全盛時期,每月光於八里石雕廠趕場的收入就有五十萬。因此相較於街頭劉大鏞先生的《商用字彙》,起碼在臺灣北部的墓園,幾乎都是這位月收入曾達五十萬的老師字體天下﹝而且是非重新詮釋地親自手寫,頂多是八里各石雕廠間的刻工差異﹞。蘇煒祥先生若是對代表臺灣另一個空間世界的夜總會字體有興趣,或許可以研究這位在八里石雕廠間趕場的寫字老師,謝謝您這篇很有價值的研究文章,收獲良多,所以提供小小所知給您參考!」
所以當初因為試驗立碑而找上八里的石雕廠時,碑文即使我完全不考慮電腦打字,其實還是可以選擇這位游走於各石雕廠的老師筆畫。不過顯然我還是決定自己胡撇亂塗,一來是沒有多餘的經費可以請老師寫,最後還是如同〈那個讓人想到台灣的字體〉一文中「介於印刷字型與書法」段落,所作「劉體楷書﹝金梅毛楷書國際碼﹞」、「施春茂臨《九成宮》」、「楷體─繁」三者間地比較,認為這位墓碑的寫字老師的筆畫,固然已自成一體且如「劉體」適合招牌般用於墓碑上效果很好,可是不知是否數量實在太多﹝真的就是滿坑滿山滿谷啊﹞、又太過熟練,雖萬萬勝過電腦打字,卻始終頗主觀地私以為有種說不上的「市」氣。既然小草立碑原本便不聚焦在書法上,對碑文除了不要電腦打字、僅低限地求看得懂是什麼字即可,所以到頭來還是自己握著毛筆亂畫囉!
但就像第一段尾所寫「固然從一開始直到如今,小草還是無意於『書法』上多加發揮,可是一件事摸了、搞了十多年,亦加減累積了一點點、一些些經驗與心得!」雖不至於「無心插柳柳成蔭」,十多年來基於各式各樣原因讓自己一路寫碑文下來,縱然仍要特別強調,截至目前為止小草立碑還是無意於「書法」上,可是偶而、常常還是能享受沉浸其中的過程樂趣﹝比如藉此引發收集墨條的興趣﹞,所以即使小草碑文的字只要求看得懂、可辨識便算過關,但往往一張、兩張寫不滿意,就會自我額外加寫第三張、第四張......直到覺得勉強OK。那麼《湯海渡航》這塊碑文的書寫,就是如此寫了再寫,既然會有文件盒﹝並非書法最後要擇最優作品展示﹞,那便如同收納製作歷程般全部都放進去!順道也搭〈那個讓人想到台灣的字體〉順風車介紹這盒《湯海渡航》立碑文件囉!﹝最後還是要特別感謝泊文醫師贊助立定《湯海渡航》並收藏文件﹞
↑ 站內相關參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