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3029頁一.jpg

〈個人助印明信片保存古早台灣味〉2002.6TVBS周刊》242

 

相較於始終牢記著《光華雜誌》2005年的〈老影像,新生命 秦政德與「小草藝術學院」〉報導,因為疫情三級警戒隔離在家考古挖掘的緣故,才發覺原來忘了的不只有《獨家報導》2001年的採訪,2002年尚有一篇《TVBS周刊》的三頁訪問刊登﹝其實還另有一篇,日後再介紹囉!﹞。從2002到現在整整過了十九年,難怪我完全漏記了這則媒體露出,不過由於這期的封面人物是現在依然活躍的莫文蔚,是否讓這漫經的十九年不至於完全斷線,而且更可怕地是封面上居然還出現了時事進行式的「賈永婕」三字,而且立即下接著「試穿婚紗酥胸幾乎走光」﹝「標題黨」或「標題殺人法」自古早有啊!﹞,叫我不禁也馬上翻閱以一探究竟,哈!不過不論是莫文蔚或賈永婕,十九年的時間似乎未曾在她倆的臉龐與體態上留下痕跡,而我就真的不折不扣早成為了標準的大叔模樣,所幸我不是藝人也無所謂﹝可是首頁把我的照片放滿版還真令人感到害羞耶!﹞,但十九年前的熱情及想法一路走到現在,是不是也跟著產生了改變呢?

 

倒是重見這篇《TVBS周刊》的報導我想說一下,如同「試穿婚紗酥胸幾乎走光」的標題般,對比著《光華雜誌》,《TVBS周刊》或《獨家報導》這類雜誌真的有另一套思考與製作邏輯,不管是下標還是拍照等各方面,如今回想雖然有諸多的不太適應﹝尤其對我的個性而言﹞,但為了增加「小草藝術學院」的品牌曝光度及「小草明信片」的競爭力,當初沒想太多都盡力配合,幸運地「小草明信片」也撐過了十九年存活到了今天。但這次的全球疫情卻是個前所未有的生死嚴苛考驗,因此期望能像十九年前年輕時的能屈能伸,讓「小草明信片」可以繼續「保存古早台灣味」下去囉......2021.6.27

 

 

DSC03023頁二.jpg

〈個人助印明信片保存古早台灣味〉2002.6《TVBS周刊》頁二。

 

DSC03032跨頁.jpg

〈個人助印明信片保存古早台灣味〉2002.6《TVBS周刊》一、二跨頁。

 

DSC03024頁三.jpg

〈個人助印明信片保存古早台灣味〉2002.6《TVBS周刊》頁三。

 

DSC03044封面.jpg

從2002到現在整整過了十九年,難怪我完全漏記了這則媒體露出,不過由於這期的封面人物是現在依然活躍的莫文蔚,是否讓這漫經的十九年不至於完全斷線,而且更可怕地是封面上居然還出現了時事進行式的「賈永婕」三字,而且立即下接著「試穿婚紗酥胸幾乎走光」﹝「標題黨」或「標題殺人法」自古早有啊!﹞ ─ 〈個人助印明信片保存古早台灣味〉2002.6《TVBS周刊》這一期是莫文蔚的封面。

 

DSC03034賈.jpg

封面上居然還出現了時事進行式的「賈永婕」三字,而且立即下接著「試穿婚紗酥胸幾乎走光」﹝「標題黨」或「標題殺人法」自古早有啊!﹞,叫我不禁也馬上翻閱以一探究竟,哈!─ 果真只是「標題黨」或「標題殺人法」,話說「賈永婕」十九年來都沒變、加上心美地更漂亮了!

 

170017711_10209239112292634_7907266544382054266_n.jpg

夾在「權力」與「慾望」間的憤怒青年?2001.2《獨家報導》

大概也真的只有疫情三級警戒長期隔離在家沒事,才會閒得發慌地整理起十幾、二十年前的舊作,當警戒再度延長竟又有感地重拾生鏽雕刻刀做了件《同命島》,不過驚奇還沒停止,因為一篇二十年前﹝2001﹞關於「權力」與「慾望」的創作報導,這時候也自動跑出來湊熱鬧了!其實一直以來都有整理歷年來各種媒體的創作或小草明信片報導,但似乎始終漏了早期《獨家報導》的這一篇﹝《獨家報導》?還在嗎?可能因為是滿滿的性器才讓《獨家報導》感興趣,下標也非常直接,這期封面還是「飯島愛」耶!﹞,因此無預期地再讀到特別感到詫異萬分,不僅僅是居然忘了有這一則,更是完全印驗了「歲月是一把無情的殺豬刀」,尤其對比著前不久才剛自拍疫情間猥瑣大叔的頹廢蓄鬍照,原來敝人也是曾有過清瘦、未崩壞的正常一點模樣啊!哈!

趁著疫情整理十幾、二十年前的舊作,拍照、重寫紀錄再貼文的每個階段時刻,都會想著十幾、二十年前自己到底是在思考、關注些什麼,怎麼會搞出這麼一大批表面聳動、帶著實驗性質的作品系列呢?連帶地相較於現在已崩毀為酸腐的犬儒大叔﹝不論是心、生理﹞,十幾、二十年前的自己,又是處於如何的一種狀態呢?在這則有三頁篇幅的圖文報導裡,見到了雙手交叉胸前、不苟言笑、一臉嚴肅的影中人,果真像個夾在「權力」與「慾望」間想要抵抗、批判的憤怒青年,套用現在的話語就是「小屁孩」吧!雖然看起來很「欠扁」,卻也更加突顯大叔如今只剩的一雙冷眼與滿口嘲諷的嘴砲......弔念體重已回不去六字頭的自己囉!呵呵!2021.6.12

 

197562759_10209239076091729_3636317037455323951_n.jpg

〈老影像,新生命 ─ 秦政德與「小草藝術學院」〉2005.8《光華雜誌》

隨著疫情三級警戒又再度延長,雖然完全看不到經濟困境的谷底,只能苦笑自肅隔離的考古挖掘又有新發現。繼前不久無意翻到2001年《獨家報導》的老報導,緊接著2005年的《光華雜誌》報導也出土了!其實不像《獨家報導》真的忘了,我始終記得《光華雜誌》這篇有五頁中英文的〈老影像,新生命 ─ 秦政德與「小草藝術學院」〉,因為就此認識了記者張世倫先生。換句話說本來與世倫先生完全不相識,所以最初會約訪,應當就是世倫先生對「小草藝術學院」真的感到好奇吧!因此在一直沒忘記有這篇「小草藝術學院」早期重要報導的狀況下﹝對我而言算是很大地肯定!﹞,會有無比大驚喜是見到採訪刊出後,世倫先生寄給我的兩本當期《光華雜誌》與外包寫有世倫先生名字的牛皮信封袋。

由於個性的緣故,採訪、報導完後並未與世倫先生持續保持密切聯繫,只知道世倫先生後來離開《光華雜誌》到英國攻讀博士。回到臺灣亦繼續著影像、尤其是攝影的相關學術研究,再來就是前不久震撼文化圈、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所策的黃華成盛大回顧展。也由於世倫先生在專業領域不停地發光、發熱、發揮影響力,虛榮心作祟下,我就更忘不了也曾讓世倫先生採訪過,哈!但倒真不記得保留有世倫先生自《光華雜誌》寄來的信件。儘管這篇報導目前在《光華雜誌》官網上有數位化,不過重新翻閱紙本雜誌感覺還是不一樣,尤其是看著2005年的自己印在實體雜誌內,於十六春秋匆匆流逝後反而異常不真實﹝與2001年《獨家報導》裡的自己彷彿完全兩個人,更別說是現在了!﹞。恰巧昨日還和攝影的坤儒兄通訊息,對於當時在他的拍照引導下才難得開懷大笑至今仍印象深刻。

既然又再見《光華雜誌》這篇2005年的報導,藉著翻拍、貼文,也剛好在瘟疫蔓延時重新檢視、反省著「小草藝術學院」十六年來的變與不變地演化及堅持囉!也要再次謝謝世倫與坤儒兩位老朋友!2021.6.24記

 

1447158008-1169789077_n.jpg

↑  站內相關連結:

●  《小草書籤37》:「小草藝術學院」媒體報導的相關文章彙整連

http://peter601017.pixnet.net/blog/post/42594826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60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