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0783七星11上池  

↑目睹的第十一顆「七星上池」也跌落進我的速寫簿中2015.8.9

「蘇迪勒」大概是租屋在陽明山二十多年來,風勢最強、造成樹倒最多的一次颱風,雖然相較之下雨量似乎不是重點,但仍不容小覷。所以風雨停後,依照慣例便又往七星池出發,也許是在錐麓古道畫出了興味,這回特別帶著速寫簿。

抵達下池發現與上次「昌鴻」颱風所形成的水位差不多,心想依此類推「七星上池」可能也是只有一點點吧!雖說累積收集了十顆「七星上池」已心滿意足,不會再有強烈地渴望,但發福大叔需要多動動,還是順道攀上「摘星坡」瞧一瞧吧!完全沒料到中、下池水高與前次大致相同,「七星上池」卻比先前的小水鑽整整大了很多很多倍。雖然對於日後要如何以中、下池的水位狀況,來研判上池出現與否及大小,可能會失去判準,但還是很高興這次又滴謫了這麼大一顆的「七星上池」!⋯⋯

既然「七星上池」看過了十次,也拍了無數的紀錄照,現在對是否看見「七星上池」已平常心看待,但倒是未曾在「摘星坡」高處速寫過連三顆顯現的「七星上、中、下池」。

如同在錐麓古道的速寫記錄中所說,相較於拍照,速寫所花時間與所得成果的CP值實在太低了!不過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現今拍照如此便捷普遍之際,就個人而言即使畫得再差,是不是也比快速拍照更能相對深入細微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呢?所以明知短時間內難畫得好卻又想為之,無非是想享受著當下藉速寫拉慢的時間與擴大了的空間吧!

於是乎「蘇迪勒」颱風不僅造就了我所見的第十一顆「上池星」,也首次清盈地現身在我略顯潦草的小小速寫簿裡‧‧
 
 
11895133_10200893394374902_3546664982014931264_o.jpg
若以現在以立碑為主要創作形式來說,速寫畫畫其實並沒有直接關聯與幫助,甚至於因為不常畫生疏了貼出來等於是自曝其短,不過這樣是否反而更表示著,相對單純不為其它目的地只想要享受著動筆的感覺,就像是小時候剛開始不為什麼很純粹地喜愛畫畫,想想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也不會一路讀到美術系,甚至於現在還想繼續創作著吧﹝雖然創作形式早已不是畫畫﹞!這是這一天在下池所畫的第二張速寫。
 

11823126_10200893487857239_343617931054811361_o.jpg

這天畫的第三張,一個下午才畫三張,CP值果然低啊!哈!
 
 
11794332_10200840792339884_1011176277647647323_o.jpg
↑最愛享受在太魯閣錐麓古道2015.7.28
﹝這次在「錐麓古道」共得六速寫,這是中午大休息於錐麓駐在所畫的第一幅,因為最輕鬆、可花時間最長,所以還能與景拍一張比較,後來在大斷崖就完全沒辦法了!久未畫圖,我知道畫得並不好,因此必須特別強調,重點是在當下與過程啦!﹞

在當今旅行拍照紀錄這麼便捷的時代,為何還要畫畫呢?或許就是因為拍照如此輕易,才會反過頭來 ─ 不想僅僅只以單指,而是可以整隻手緊實地握著筆畫畫!

相較於拍照地瞬間快門定格來說,就算是草草速寫,也會在時間花費上多了很多,但所獲得的畫面成果,卻往往少得可憐,換句話說CP值頗低。可是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常常正因為還有一幅速寫﹝或幾幅﹞,反而讓某趟旅行擁有不可替代的高CP值。

因此這一回有機會可以跟著潭哥前輩,走一趟心目中奢望已久的世界級超夢幻行程 ─ 從慈母橋至燕子口完整10.3公里的「錐麓古道」,心想便一定要帶著鉛筆與速寫本,不論如何也要在島嶼極致景觀卻遙遠緊湊且帶著危險的路途中,務必不造成隊伍嚴重負擔下,想辦法硬抓些短暫空檔,哪怕是潦草數筆、不成畫面,都要求自己盡可能暫棄電子數位器材,以最直接的眼、手、心面對稍移即逝的當下,再用簡簡單單的一支鉛筆,嘗試不停拖住、擴延時間,而彼此之間的來來回回對語,便成為了原本空白速寫簿頁上的一道道密碼線條‧‧‧

固然此行自己也用數位相機拍了不少照片,但我知道日後唯有透過在「錐麓古道」現場所畫的六幅速寫,才有辦法再稍稍還原解讀  ─  於太魯閣「錐麓古道」,尤其是在最精華險峻的「錐麓大斷崖」五百公尺路段,那未曾有、日後恐也難再地敬畏、讚嘆,全身心、生理不自主齊發地猛烈顫抖暈眩下,雖自感萬分渺小,另一方面卻又以作為這片壯麗大山河的子民驕傲無比!

 

DSC03802.JPG

↑ 站內相關參考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er601017 的頭像
    peter601017

    「小草藝術學院」狡兔二窟

    peter60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