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6勝利女神1.jpg

↑《冷藏摘要》:《也追憶逝水年華》的「勝利女神」飛彈2015.7﹝照片為位在泰山的除役勝利女神飛彈2010.8﹞

當初劉和讓找我參與《伍眾會》計畫,而準備在汐止「mt.black」舉辦個展時,到底要設定為甚麼方向命題呢?坦白說完全沒有腹案。直到幾次碰面聊天,聽到劉和讓敘述,因為父親在中華民國陸軍最早的「勝利女神」飛彈營服役,所以打算有個關於「勝利女神」飛彈的創作計畫,才心想既然是參與《伍眾會》計畫要在「mt.black」展覽,多少也希望能與主人劉和讓進行呼應對話,至此展覽主題方大體決定,要由劉伯父當兵時的「勝利女神」飛彈按鈕發射,企圖擊往整個世界冷戰格局下臺灣所處位置的歷史紅心!

因此若非劉和讓、劉伯父與「勝利女神」飛彈,便不會有後來由「冷戰」切入的《冷藏摘要》命題發展,所以我往往也逢人就說:「關於《冷藏摘要》的個展,一切都是從『勝利女神』飛彈開始‧‧‧」⋯⋯

不過「勝利女神」飛彈最早來臺灣服役,也是近六十年前的事﹝1958﹞,加上除役亦已十九年﹝1996﹞,所以儘管我遇人便講:「關於《冷藏摘要》的個展,一切都是從『勝利女神』飛彈開始‧‧‧」大部分的人幾乎都一臉霧茫茫,根本不知道「勝利女神」飛彈是甚麼?以及背後所代表冷戰結構與臺美關係史。因此當林政忠師丈顯得很興奮地在《冷藏摘要》開幕時,告訴了劉和讓與我,他不但知道「勝利女神」飛彈,而且他還有一位親戚張德溥將軍,正好就是「勝利女神」飛彈營第一營的第一任營長。以當時「勝利女神」飛彈是全世界最尖端的高科技武器,可想而知張德溥將軍簡直是學養能力兼備、前途無限的當紅炸子雞,後來果然也接了臺灣大學的總教官‧‧‧

但如同政忠師丈也說,後來與張德溥將軍便沒有保持聯繫,不知老將軍近況如何?所以原本就陌生的張德溥將軍名字,隨著《冷藏摘要》個展結束,便更加成為腦海裡無數暫存的其中三個字而已。因此當昨日﹝2015.7.2﹞特地跑到書店,為了要購買有《再見‧歷史》展覽報導的當期《今藝術》雜誌,順道逛逛看看的情況下,或許是受了上學期楊凱麟老師在課堂提到N次《追憶逝水年華》的影響,
隨手拾起一本名為《也追憶逝水年華》的新書瀏覽,沒想到裡面居然就這麼湊巧地蹦出「張德溥」三字在我眼前,而且還是整整的一大段落!

「記我大過的台大訓導長,臨終卻囑我為他寫『墓誌銘』。
「終有一天,我要前往聖荷西的墓園,靜靜看、細細讀,碑上熟悉的生平略述。 躺在這裡的訓導長,他在我台大畢業後一個月,記我一支大過; 三十幾年後,卻在臨終指定我為他撰寫墓誌銘……」

《也追憶逝水年華》是由陳玲玉與洪三雄兩位所口述而成,其中〈第四回 可敬的冤仇人,半世紀後的墓誌銘〉 ,幾乎通篇所圍繞敘述的核心人物,便是後來離開「勝利女神」飛彈營,接下臺大總教官兼訓導長的張德溥將軍。本章或這本書非常精彩好看,在此就不多大意描述,除了想誘使大家自己去閱讀這本書外。其實是因為我真正大有感觸的是 ─ 假如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裡,「瑪德蓮娜」蛋糕是一切故事書寫的啟動開始的話,那麼對我而言,不論是《冷藏摘要》的個展、張德溥將軍、現在加一字的《也追憶逝水年華》新書,或者是整個等待被回頭記住的臺灣「冷戰」歷史,屢屢射發命中紅心坎引爆的「勝利女神」飛彈 ─ 是否也就正像是普魯斯特那塊不可思議的「瑪德蓮娜」蛋糕呢?
 
10714090_勝利女神斗笠.jpg
↑冷藏摘要4:勝利女神﹝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勝利女神飛彈與臺灣的斗笠在同一畫面中,真令人感到奇異無比啊!﹞

1951年由美軍與貝爾電話、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發生產的飛彈,1958年勝利女神飛彈及美國陸軍砲兵第71團之第二飛彈營抵達臺灣,1959年8月15日悉數移交台灣陸軍飛彈第一營,臺灣正式進入「飛彈時代」。直至1996年退役,控制臺灣領空達37年之久。

很久以前便聽國中與高中的老同學劉和讓說,他的父親當兵時是在勝利女神飛彈部隊﹝據說是因為有175公分的身高,會讓常有外賓參訪的飛彈營顯得體面﹞,所以劉和讓一直想辦個勝利女神飛彈的創作計畫展覽。因此當劉和讓問我是否願意在他所經營的「mt.black」展覽,答應的同時便決定,要呼應著劉和讓一直構思執行中的「勝利女神飛彈」創作計畫。換而言之會有《冷藏摘要》這個展覽及主軸,說是由「勝利女神飛彈」所彈射出發,應當一點都不為過﹝包括《冷藏摘要》這個展覽名,都是劉和讓頗具詩意所取﹞!

不過相較於運動第一品牌的「Nike」,現在大部分的臺灣人,恐怕都對冷戰時期捍衛島嶼領空達三十餘年的同名﹝Nike﹞飛彈,感到十分陌生,甚至於完全不知道吧!那麼在《冷藏摘要》裡的《勝利女神》碑,就只是個小引信,是為了點燃、期待著同學劉和讓會以如何的創作手法,表現並非僅可以在地上跑、而具有真正宰制天空能量的「Nike」女神‧‧‧
 
 
DSC04914勝利女神.jpg
↑《冷藏摘要》:《美帝國》創作計畫13─《勝利女神》2015.2.25

1951年由美軍與貝爾電話、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發生產的飛彈,1958年勝利女神飛彈及美國陸軍砲兵第71團之第二飛彈營抵達臺灣,1959年8月15日悉數移交台灣陸軍飛彈第一營,臺灣正式進入「飛彈時代」。直至1996年退役,控制臺灣領空達37年之久。

說到《勝利女神》,不得不先再引〈《冷藏摘要》:當《美帝國─勝利女神》偶遇《太平關─大忘堡》2015.2.14〉小文的開頭:⋯⋯

「當初劉和讓相約至『mt.black』個展,雖然因為展覽機會並不多而一口答應,但是到底要展出什麼命題內容,卻完全沒有腹案。直到在與劉和讓陸續的亂聊中,聽到劉和讓因為父親曾在中華民國陸軍最早的勝利女神飛彈營當兵,想發展一個關於『勝利女神飛彈』的創作計畫。當我聽到劉和讓有這個計畫時,精神為之一振、大喊有了!因為心想都要在『mt.black』個展,或多或少也要與劉和讓進行呼應對話,既然阿讓原本就有『勝利女神飛彈』」的創作構想,那麼我就再由『勝利女神飛彈』延伸帶出的『冷戰』主題切入。換句話說,若不是因為身高有175公分方被選入最先進精銳勝利女神飛彈營當標兵的劉伯父,哈!根本不會有《冷藏摘要》這個展覽吧!」

僅管《美帝國》的十三塊碑,都是我認為冷戰時期臺美關係最重要並不可取代的十三個關鍵人、事、物,不過對於作為整個《冷藏摘要》展覽起頭的《勝利女神》,還是特地擺在《美帝國》系列的最後,當成是只要《勝利女神》碑立定,也算是《美帝國》第一階段終於完結。

另一方面當初「勝利女神飛彈」防禦系統地建構,絕對不光光只是「勝利女神飛彈」本身彈體而已,想必然還得搭配著全面涵蓋的敏銳雷達網,所以《美帝國》立碑地選擇在一處仍運作中的雷達站下,《勝利女神》作為最後一塊才矗立完成的碑,亦是深有象徵性的用意吧!

縱然《冷藏摘要》室內展覽已結束快一個月了!但隨著《美帝國》與《冷島─太平關》兩系列共25塊碑在同一天先後完立,另一個沒有展期限制的《冷藏摘要》展覽,恐怕在山之巔、海之涯才正要開始‧‧‧
 
 
11159513_勝利女神3.jpg
↑《冷藏摘要》:「勝利女神」的冷藏標本?2010.8.4泰山

《冷藏摘要》展覽的方向及命題確立,毫無疑問地,就是為了與mt.black主持人劉和讓,因其父親是冷戰時期臺灣「勝利女神」飛彈營首批官兵,所以有個構思中的「勝利女神」創作計畫 ─ 嘗試進行與劉和讓、mt.black地呼應對話。

不過前幾日整理舊照片的檔案,居然發現在近五年前的2010年8月4日,我曾因為巡訪安息地亂晃到泰山的辭修公園﹝原副總統陳誠墓地﹞,也拍下了不少張退役陳列於山腳的「勝利女神」飛彈照片。當初根本不會料想到會有後來的《冷藏摘要》個展,那為什麼會按下連番的快門呢?或許是龐大高聳、配色顯目的「勝利女神」彈體,讓人不得不注意多瞧上幾眼外,也不禁要實際手動拍幾張照吧!⋯⋯

必須坦承,當時並未曾就這顆漆有中華民國國徽的「勝利女神」飛彈,直接聯想到「冷戰」,不過在《冷藏摘要》展覽剛結束未久的此刻,再看到這些過往的紀錄照片,也許在劉伯父、劉和讓關於「冷戰」、「勝利女神」的故事之前,原來在心底早已播下些等待發射升空的小小種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er601017 的頭像
    peter601017

    「小草藝術學院」狡兔二窟

    peter60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