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210109_180724光計畫.jpg

↑  跨越近三十年的「白團」第二宿舍緣分2021.1.9

 

如今回想,連讀個蠻容易混的美術系都會被退學了!當初自然也不懂得所謂的顧慮、懼怕,會勇於頻頻探入北投、陽明山的日本老房子內冒險吧!只不過近三十年前的當時,僅完全抱持著年少輕狂的好奇、好玩心態,根本料想不到竟因此誤入歷史謎區,在很多年以後才因緣巧合地驚知,那棟始終維持溫潤檜木原色的漂亮日本房子,原來曾是軍事機密迷霧裡的「白團」第二宿舍。

 

也如同現正會做著整理、覆刻老圖像的小草明信片般,彼時應該亦是基於就愛古舊事物的緣故,隨手順便撿拾了些散落屋內的棄置老照片、文件﹝其實那個時候我真正注意的是整棟房子材質華美的臺灣檜木料,還有那個溫泉出水口的獅子頭啦!哈!﹞。豈知就是靠著這些無意識拾起的黑白影像,方恍然大悟自己在冒入荒廢日式老屋場域的那一刻起,直接跨越無數時間與「白團」的歷史連上了線!

 

能與「白團」穿越時空地交會,已足以叫人直呼神奇了!不過因為透過近期正式上映的紀錄片《光計畫》,接續「白團」解散後入住第二宿舍的連絡官成儒上校家屬,僅憑片中一閃即過的數張照片鏡頭出現成儒上校身影,因而與製作單位的影想基金會連繫,希望能取得這幾張照片作為紀念。基金會於是經由網路關鍵字搜尋,又找到當初在「白團」第二宿舍內撿起了相同照片並貼上網的我。

 

所以沒有最可怕、只有更神奇地在影想基金會居間連繫下,於誤入「白團」第二宿舍整整快三十年之後,在「三創」五樓看過以「白團」歷史切入的《光計畫》紀錄片後,便帶著當初撿拾的老文件、照片,不可思議地與成儒上校就是成長於第二宿舍的兒女碰面。其實彼時撿到的物件大部分都是成上校家所遺留,除了「白團」的相片,裡面尚有許多家族照,所以會面前還在不停猜想著黑白定格影像中的小朋友,現在會長大變成什麼模樣了呢?

 

雖然平常我是個很怕生的人,不過因為「白團」與第二宿舍的交集緣故﹝加上我也本姓成﹞,很快地還是能與第一次見面、都最少大上我一輪的成儒上校兒女漸次聊開,經由成上校女兒、兒子當場地口述,得知昔日東北熱河省人的成儒上校﹝據悉對岸現在已無熱河省了﹞,是滿州國長春法政大學經濟系畢業的高材生﹝也難怪日語能好到成為「白團」的連絡翻譯官﹞,謹慎、認真、奉公又自律甚嚴,兩年前才以九十七歲高齡離世。「白團」解散、日籍教官搬離後,除了成上校一家入住,尚有包含將軍在內的其他三戶共居﹝因此第二宿舍雖是日式老屋,但還是比較高階的官舍﹞。因為長期擔任「白團」連絡官之故,即使「白團」解散,仍與大橋策郎與岩坪博秀兩位教官保持長期連繫,尤其與岩坪博秀私交更好﹝成上校的兒女小時候都常常收到岩坪教官自日本特地帶來臺灣的禮物玩具﹞......

 

謝謝生活成長於「白團」第二宿舍的成儒上校女兒與公子﹝尤其要感謝最早連繫基金會的成上校女兒﹞,不單補足了更多關於「白團」第二宿舍的生命點滴,讓我對這棟早消失日式屋舍的時空記憶更加立體,不至於真的完全塌陷於歷史黑洞的迷區中,因此席間也承諾有關「白團」的影像資料,將交由基金會掃描後彼此共享,而成上校家族的隱私物件,這快三十年來年算是代為保管、將再歸還給成上校的兒女。因此你若問我這個大叔相不相信所謂的緣分呢?許多、許多年前,當那位愛玩、不怕死的大學生,踏入了北投一棟有著美麗檜木原色卻即將傾倒、拆除的日本老房子,是否就已深深、深深地結下了呢......2021.1.9與成儒上校女兒、公子及《光計畫》許明淳導演合影於三創特映會,1.11補記﹞

 

 

IMG_20210109_180714光計畫.jpg

↑ 你若問我這個大叔相不相信所謂的緣分呢?許多、許多年前,當那位愛玩、不怕死的大學生,踏入了北投一棟有著美麗檜木原色卻即將傾倒、拆除的日本老房子,是否就已深深、深深地結下了呢...... ─ 右一、右二便是成儒上校的女兒與兒子,左二則是《光計畫》的許明淳導演。

 

37670_1151862174508_7268373_n.jpg

↑ 草山煙雲錄【文獻40】 ─ 「白團」的覆面神秘臉孔之二

綜觀老蔣一生,固然盛極而衰、終老島嶼。但儘管如此,同時也可以看見他屢打不死,數度絕處逢生的堅韌起伏。或許是在中國政治軍事圈的生存實在太不容易,讓老蔣換過不同國籍的不少軍事顧問,畢竟不管黑貓白貓,只要會抓老鼠就是好貓。就我粗淺所知,老蔣在不同時期起碼請過德國、美國、日本的軍事顧問﹝俄國有嗎?﹞。這些不同國籍的軍事顧問,究竟是讓老蔣開創新局?或者陷入困境呢?可能不是我所可以簡單回答,還是留給歷史學家慢慢去研究吧?

不過就結果論來說,老蔣在臺灣最後所仰賴的美國與日本軍事顧問,截至老蔣離開我們為止,的的確確都沒有讓老共得以血洗臺灣。隨著昔日歷史遠颺,「白團」也漸漸為人所知、不再神秘。相信不少人會萬分好奇,為什麼在美軍顧問團之外,老蔣還要秘密聘請著日本軍事顧問呢?是因為一輩子的鬥爭經驗,讓他不會只相信單邊?或者是對美國的強勢始終不放心?還是最後仍想反攻大陸的話,既不能指望美國,也不足以只依靠子弟兵,也許昔日拼得死去活來的對手日軍,可以提供安心的協助?

跟著世界局勢地不停轉變,今日臺、中、美、日彼此之間,又產生著全新的多角微妙關係,「白團」曾經神秘卻又重要地實質存在,是否有著時代性的啟發呢?謹以這兩張小照片的「草山煙雲錄」短文,向協同守衛島嶼的「白團」們致敬!

 

 

35782_1147774912329_978672_n.jpg

↑  草山煙雲錄【文獻37】 ─ 「白團」的覆面神秘臉孔﹝圖說:右方穿中山裝的四人,即是傳說中的「白團」教官,對比《覆面部隊─日本白團在台秘史》一書,應可確認右三為「大橋策郎」教官,化名為「喬本」﹞

前不久為了一張遍尋不著的台北帝大證書,幾乎把住處都快整整翻過一次。很矛盾,有時候往往會希望不要太早找到東西,因為這樣我才能順便看看,自己到底擁有哪些暫時消失在記憶中的事物。比如這一次,完全意料之外瞧見兩張,大學時在北投老屋舍所撿拾的照片。這應該是近二十年前讀文化美術系時,喜愛在老草山、北投的廢棄日式屋舍裡遊蕩,無意拾起並保留至今吧!

相較於如今陽明山或北投地區只剩零星的日式木造房舍,二十年前,這兩地還不乏日本房子的成片聚落。不過若非有人居住或積極維護,狀況通常已經呈現貌似鬼屋般的危樓狀態,只能說那時讀大學的輕狂彷彿一點都不怕死,或者即使會怕,但是好奇好玩所帶來的樂趣勇氣,往往會比深深恐懼再高一些些。於是在某個不上課﹝或是翹課﹞的大學時光中,我踏進了已經遭棄置,但後來才恍然大悟知道是原「白團」宿舍的日式木屋。

對於一個不會讀書、畫畫還可以的美術系大學生來說,當時怎麼可能會知道什麼是「白團」呢?只是從屋內散落遺棄的諸多雜亂文件可以推斷,這家人似乎姓「成」,戶長應該是軍人﹝有可能是「白團」離臺後,由成儒上校接住﹞。由於彼時的目光,只有整棟房舍未上漆、材質溫潤華美的原色臺灣檜木,紙類文件則因各類知識都不足的情況下,只隨便撿了數樣而已!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老東西收集上癮,漸漸加減讀了一些歷史相關書籍,隨著年歲不停增長,尤其又對以島嶼為中心主體,臺、中、美、日之間錯綜複雜的恩怨情仇大感興趣。所以後來有機會讀到林照真小姐所著《覆面部隊─日本白團在台秘史》,其中有些片段,竟讓我感到無比地熟悉,當下直呼:「不會吧!原來我大學時,竟闖入過『白團』的其中一間老宿舍!」

於是回憶起,的確在房子內撿過一份作戰地圖,並送給了對軍事有興趣的同學盧泰康。顯然這份軍事作戰地圖,應該是當時「白團」教官上課時的教材之一,不過前幾天才剛剛無意翻到的兩張小小照片,就真的完全不記得了!可能當初只認為是很普通的軍事紀念小照片,深深慶幸自己並沒有因此沒撿起或再丟掉,而且經過約二十年的漫長時光後,自己剛好也稍稍具備相對應的島嶼歷史認識,終於看得懂這兩張彷彿鑰匙般照片,可以試著打開與連結,始終隱藏在島嶼多角禁區背後,難解密碼似的一長段秘辛......

 

14680973_10202387820974633_2631741747702329027_o.jpg

↑  重見天日的「影武者」們!─白團教官在實踐學社2016.10

「立方空間」年底即將在耿畫廊舉辦的「現實秘境」展,向我借了些「冷戰」物件,由於有些東西仍需要找,所以這一整天幾乎都在我彷如垃圾堆的住處中遊走,結果截至目前為止預定要找的文件尚未出現,反倒掉出我根本已忘記存在的一個包包,打開才驚覺竟是二十多年前撿自北投昔日白團宿舍的舊物。關於讀大學時因為愛玩探入原為白團宿舍的廢棄日本老房子,記憶中的撿拾物除了材質華美的未上漆臺灣檜木、與野人雙錘合敲的溫泉出水口獅子頭外,就是兩張白團的老照片了!完全不記得我其實還有撿這麼一包包含著信件、教材、照片的東西回住處﹝當時應該沒細看﹞,而且二十多年了也沒丟棄或毀損,直到今天才又出奇不意地現身我眼前。

如果說二十多年前年少的我,在完全不知情下闖入昔日白團宿舍算是巧遇的話,那麼過了二十多年後當我已立了兩塊「白團」碑,事實上亦正構思著新的白團立碑計劃,方又讓我重新遇見這些暗地守護臺灣的「影武者」 ─ 白團教官們在實踐學社的照片,怎不令我感到嘖嘖稱奇呢?這是否也是叫我一定要實踐完成新的白團立碑計劃呢?加油囉,自己!﹝註:白團因為身分任務特殊,所以成員皆不穿軍服、不別官階﹞

 

 

135595085_10208661503492775_5589948280193523441_o.jpg

↑ 前不久收到影想藝術文化基金會來訊,主因是基金會拍了部《光計劃》的白團記錄片,上映不久後接獲昔日白團連絡官成儒上校的家屬聯繫,由於基金會曾在網路上搜尋以關鍵字搜尋,發現我大學時在無意間探入荒廢的白團第二宿舍,撿拾了幾張白團的照片,所以除了想邀請我看《光計劃》的白團記錄片外,或許也能與白團連絡官成儒上校的家屬碰面﹝白團第二宿舍後來也成為成儒上校的官舍,好巧我也本姓成!﹞。於是我便試著再找出近三十年前於白團第二宿舍所拾的相關文件,結果卻令我感到無比驚訝!倒不是竟有一、兩件白團團長白鴻亮的手筆,而是從文件中得知,白鴻亮團長後來似乎在日本主持了「『梅花』俱樂部」,沒錯!俱樂部正是以「梅花」為名,還有白鴻亮團長蓋朱印為證。在現正以「梅花」為題目參加「2020臺北雙年展」的當下,是否再次完全見證「梅花」於冷戰時期如影隨形地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甚至於遠到日本了呢?可怕啊!哈!2021.1.8記
自然要再工商廣告一下:歡迎到白團最早授課所在「圓山軍官團」區域的臺北市立美術館207展間,看「2020臺北雙年展」的《在冷戰裡生火》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60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