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4875砲彈.jpg

↑  老「洛韶」駐在所的「砲彈殼」

 

因為對於島嶼歷史的興趣,近來有幸走訪了不少的老戰場。有些早已物換星移、完全不留絲毫殘跡,僅能以想像感懷。縱然幾許深藏在崇山峻嶺裡的戰區,尚保有諸如砲臺、陣地等的軍事遺構,不過若再能發現投入戰爭的槍砲、甚或所射擊的彈殼、爆裂片,或許更能藉著附著有當時火光硝煙的現場物件,貼近昔日的生死戰事!這也是為什麼會看到伍元和老師常常帶著金屬探測器上山的原因吧!哈!
 
以我有限的島嶼古戰場探訪經驗,曾在新竹李崠山與新店的獅仔頭山,親眼見證過同伴所撿拾而得的古槍彈殼。然而對我自己而言,最為震撼的莫過於去年﹝2019﹞八月接連四天苦行,方抵達日八通關古道的華巴諾砲臺,終於在砲庫裡用肉身雙手撫觸到了「俄帝三寸速射砲」。雖然在「大分事件」所在區域摸得了「俄帝速射砲」,算是了卻一件大心願,不過還是會想進一步追問,既然都有一整門「速射砲」了,有沒有可能在某個角落也遺藏著「速射砲」的「砲彈」呢?或者是「速射砲」擊發後的「砲彈殼」呢?
 
沒料到這回再度跟著參加「森人散步十二」的行程,來到了老「洛韶」的部落與駐在所﹝非現今有「洛韶山莊」的新「洛韶」﹞,伍老師完全無須帶著金屬探測器,就讓「森人散步十二」所有團員,光憑肉眼就能看到一顆雖鏽痕斑斑、卻依然完整的大「砲彈殼」﹝至於是哪種砲的哪種砲彈、以及為什麼會出現在老「洛韶」駐在所,仍待專家指認與考證囉!﹞
 
儘管剛剛才自把數不盡的「砲彈殼」當成步道圍籬的戰地馬祖歸來,換句話說也不是物以稀為貴地沒看過「砲彈殼」,但我就是強烈且主觀地認為,物件的價值不僅僅只是數量,很大的一個評量標準恐怕便是物件出現在什麼地方。因此這顆留存在太魯閣老「洛韶」駐在所的「砲彈殼」,當然不等同於在馬祖所見到的成百上千顆圍欄「砲彈殼」,甚至於在某個層面的意義上,與日八通關古道華巴諾砲臺庫房內的「俄帝三寸速射砲」,都一樣無可取代、卻又能相互對照補充地珍貴無比!
 
所以玩馬祖時雖然未與「砲彈殼」步道圍籬合影,但俗氣大叔既然來到少有遊客的老「洛韶」駐在所,一定不會錯過手舉著這顆大「砲彈殼」當偽網紅打卡!哈!開玩笑的啦!或許該是如在今年四月「霞喀羅古道」行持小張哥獵槍的記錄文裡所寫般:「在歷史幽微層疊的迷霧罩籠森林裡,對『霞喀羅群』泰雅族人為了守護家園、不惜屢死屢戰的壯烈魂魄,進行更加精準地聚焦瞄準,並耐心扣住板機、屏息等待著從螺旋交纏的長長槍管口,瞬間引燃火藥、爆裂光亮聲響地擊發出思考與感受的時空高速穿越彈頭呢......」這顆老「洛韶」駐在所驚現的「砲彈殼」,是否又能全新引爆自己對於「太魯閣戰爭」及其沿續的連環時空感受與思考呢......﹝2020.8.8攝於老「洛韶」駐在所,8.11補記﹞

 

 

117122267_10208147221916057_1296653572093243594_o.jpg

↑  或許該是如在今年四月「霞喀羅古道」行持小張哥獵槍的記錄文裡所寫般:「在歷史幽微層疊的迷霧罩籠森林裡,對『霞喀羅群』泰雅族人為了守護家園、不惜屢死屢戰的壯烈魂魄,進行更加精準地聚焦瞄準,並耐心扣住板機、屏息等待著從螺旋交纏的長長槍管口,瞬間引燃火藥、爆裂光亮聲響地擊發出思考與感受的時空高速穿越彈頭呢......」這顆老「洛韶」駐在所驚現的「砲彈殼」,是否又能全新引爆自己對於「太魯閣戰爭」及其沿續的連環時空感受與思考呢......

 

DSC04893砲彈.jpg

↑  與森人策展人政道共同和這顆「砲彈殼」合影。若非政道舉辦的森人散步,也不會看到這顆「砲彈殼」吧!感謝!

 

70606484_10206606065268104_6721872264918204416_o.jpg

↑  圍繞著虛擬影像雲霧的「華巴諾俄帝三吋速射砲」2019.8.18
 
今年八月中的「日八通關古道」東段行前,並未細問同行成員各自所懷抱的目的,起碼我自己對於這次旅程地最大期望與想像,就是要完全靠雙腳朝聖般一步一步走進去、以肉身紮紮實實充分感受 ─ 當初日俄戰爭戰利品的「俄帝速射砲」,是如何透過蜿蜒曲折的「八通關古道」,運抵深據在崇山峻嶺後的「華巴諾砲臺」﹝從日俄戰爭擄獲現場配送臺灣,也是不可思議的歷程吧!但在此先不表﹞。不過整整走了三天、近四十公里才到達大分,又花一日的時間特別前往、卻差點失之交臂地才上攀至「華巴諾砲臺」,終於夢幻見到依然完整置放在未倒庫房的「俄帝三吋速射砲」,在「華巴諾砲臺」目前仍是人煙罕至地物以稀為貴下,加上「俄帝三吋速射砲」所連動不只是亞洲的世界近代翻騰歷史,其實我絕對可以大大連作幾番文章,但現在一個月過去了,我卻連半張照片都沒有貼出來。並不是沒有感覺,反而是因為前後共花了四天、每日都是極度艱辛疲憊的挑戰腳程﹝還不包括得再花三天走出去﹞,讓臨界邊緣之肉身所絲絲牽動著的顫抖靈魂,真正親眼面對了、細指撫觸了聖物般散發閃耀光芒的「俄帝三吋速射砲」,卻陷入完全找不到適當文字觀點以描述詮釋的失語狀態。
 
直到今天在課堂上聽凱麟師對德勒茲〈The Actual and Virtual〉進行文本分析,旁聽到「每個實際物件都圍繞著虛擬影像的雲霧...... 」;「虛擬影像」或可稱之為「時間影像」、「晶體影像」;不論要取「虛擬影像」、「時間影像」或「晶體影像」的用語,都說明著物件的「共存迴圈」擁有漣漪般外擴或內縮的動態動力學,足以不斷自我更新地進行吸收、散射、創造乃至於摧毀。儘管德勒茲的哲學字詞如此抽象,縱然我可能完全誤讀、誤聽、誤解其意,不過在凱麟師課堂的當下,還是於心底暗自狂喜大叫了出來:「德勒茲所寫、凱麟師所言的『每個實際物件都圍繞著虛擬影像的雲霧...... 』,不就是讓我整個失語了一個月的「華巴諾俄帝三吋速射砲」最佳切入試探點嗎?」
 
即使就真是誤用,也請讓我擅自說著「華巴諾俄帝三吋速射砲」圍繞著虛擬影像的雲霧......所以「華巴諾俄帝三吋速射砲」當然便不只是在庫房內靜置不動的一座砲而已,之所以讓我顫抖、失語至今,不就是這門百年前曾參予日俄戰爭的古砲,擁有動態動力學、漣漪般持續外擴或內縮的「共存迴圈」,是否不斷自我更新進行吸收、散射、創造、摧毀,水晶體閃爍地同時折映著 ─ 遠在五湖四海之外的日俄戰爭畫面、聲響、硝煙血腥味,如何千里跋涉來到小島、緊接著再入深山的馬不停蹄驛旅,或許還有日本警察遠離故鄉、扼守要地的思念遙望,以及布農頭目拉荷‧阿雷率領著族人不願屈服砲火的銳利眼神,以及連日苦行、此刻如願來到面前的小小島民我......
 
而「華巴諾俄帝三吋速射砲」的真正威力,除了是讓我的文字語言自動棄械投降,恐怕是我都離開「華巴諾砲臺」回到了臺北一個月,依然還是如德勒茲所說的「虛擬影像」﹝或稱「時間影像」、「晶體影像」﹞始終核爆不止、不停地摧毀也創造著......﹝2019.8.18登臨華巴諾砲臺,2019.9.18聽凱麟師課後補記﹞

 

92277128_10207549666297540_5343923666893668352_o.jpg

↑  只要是男孩子,對於把玩槍這件事多半都不具有抗拒力吧!儘管當兵兩年,摸過各式各樣的眾多輕重兵器﹝尤其1996年臺海危機時正巧在高保廠受兵工訓洗了無數黃油封存的戰備武器,準備回部隊後要當「軍械士」,但因學運黑底我終究沒能晉升﹞,不過退伍後就真的沒有機會再碰真槍了!所以這回跟著陳千浩釀酒師,前往「霞喀羅古道」考古式地探尋遺留、埋藏於深山裡的日本在臺酒文化,由於千浩老師有特別商請一位白蘭部落的泰雅協作小張,而「小張哥」也順道帶著愛犬與獵槍跟著上山,因此才讓我這個已老成大叔的永遠小男孩,久違地再次把槍懷抱胸前、愛不釋手。
正如自選的當兵代表照,是一張手端「T74排用機槍」、名為「『保家衛國』在『雄關』1996」的相片,所以自然要把握難得的機會,屢屢向「小張哥」借獵槍來不停裝腔作勢地頻頻留影。固然這麼愛拍,不無是男生對槍完全喪失抵抗力的先天疾病;或許也有著是因為身處「霞喀羅古道」的核心現場,是否可以藉著白蘭泰雅族「小張哥」的愛槍﹝「小張哥」說他的岳父就是來自「霞喀羅」的族人﹞,在歷史幽微層疊的迷霧罩籠森林裡,對「霞喀羅群」泰雅族人為了守護家園、不惜屢死屢戰的壯烈魂魄,進行更加精準地聚焦瞄準,並耐心扣住板機、屏息等待著從螺旋交纏的長長槍管口,瞬間引燃火藥、爆裂光亮聲響地擊發出思考與感受的時空高速穿越彈頭呢......
﹝2020.4.4攝於「霞喀羅古道」田村臺砲臺,4.5補記。因為不想給「小張哥」惹上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有特地詢問、確認可否貼出槍的照片,「小張哥」說這是把每年都進行登記的合法獵槍,所以沒問題、盡量秀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60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