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9449248_10205641217387510_4059890623354765312_n.jpg

↑  《臺北之春 詮釋權》2000

 

 

每當跨年的交接前後,對於時間總是特別敏感,一來本就是年歲的節點,再則恐怕是因為會想整理東西,從而讓已忘了的陳年老物可以無預期出土。打自2009年使用臉書,我的大頭貼都沒有換過,就是一隻鳥加上「權慾籔」三字的藏書票。大頭貼始終沒變除了懶得更改外,其實也是「權慾」曾為過往很長一段時期聚焦的創作命題。所以近來從住處已爆滿而不得不稍稍整理的垃圾山,挖出不少2000年左右圍繞「權慾」主題的木雕舊作。

 

若是以現在回首的後知之明來看,這一批以「權慾」為大題目的作品,顯然少了些曲折層次地過於直白,木雕技術更是素人般的樸拙,難怪沒能被看到地只能埋進自家的垃圾山,哈!不過也就正因為如今已是飽嚐社會現實的大叔了,必須說十九年前在創作各方面可能都是可笑地不成熟,但不可否認地那時只要抓住了自我認定的方向,還算會懷抱著理想性﹝或說傻勁﹞、極盡所能地全力以赴,不然也就不會在「權慾」的命題下,可以無須人逼、意猶未盡地搞出一件又一件的作品。

 

雖然這批2000年左右的年少舊作,沒有多大的創作價值意義,但既然事隔十九年重見、既然現在有臉書這個平台,何不嘗試撥去累積快二十年的厚厚堆塵、再次拍照並上傳呢?首先就由《臺北之春 詮釋權》打頭陣吧!

 

儘管年輕時對於創作的作品表現,十分稚嫩ˋ直接、不精準,不過就算現在我已是大叔,還是要說《臺北之春 詮釋權》所想觀察、表達、批判的「權慾」,光是從剛結束的臺灣大選或當下的四大老廣告,甚或尤其是小英及習大各自的兩岸論述,是否與我近二十年前所處的社會環境並無不同,或許還更為變本加厲呢!只是就算大叔如今可以看得更清更透,卻早已無法像年輕時可以不計一切、全身投入、想搞些擲地有聲的作品,成為了連自己都蠻討厭、瞧不起的冷眼犬儒而已!也許不免唏噓地對比人生前後變化,這才是跨年之際想重新拍照上傳的真正原因吧......2019.1.3記﹞

 

 

49310550_10205641224747694_8344610170336182272_n.jpg

↑ 《臺北之春 之 詮釋權》背面。那時候資源不多,總都是撿拾各類舊料製作。由於底板是快解體的老檜木小門板,所以才會有背後的種種補強痕跡。不過也全都是使用臺灣檜木喲!

 

49178410_10205641250388335_1381999383544856576_n.jpg

↑  完成背後都會以毛筆寫下為作品取的名字,所以其實一直有加減寫毛筆字,因此這是近二十年前自己年輕時的字。

 

49489243_10205641266908748_2839111371365285888_n.jpg

↑  背後寫著年代的字,真不敢相信都快二十年囉!

 

49431886_10205641270628841_7872384730958659584_n.jpg

↑  作品正面也有簽名與2000的年分

 

48420492_10205641285309208_2842880200872558592_n.jpg

↑  儘管年輕時對於創作的作品表現,十分稚嫩、直接、不精準,不過就算現在我已是大叔,還是要說《臺北之春 之 詮釋權》所想觀察、表達、批判的「權慾」,光是從剛結束的臺灣大選或當下的四大老廣告,是否與我近二十年前所處的社會環境並無不同,或許還更為變本加厲呢!

 

49404328_10205641295949474_2780872765882761216_n.jpg

↑  還是要說《臺北之春 之 詮釋權》所想觀察、表達、批判的「權慾」,光是從剛結束的臺灣大選或當下的四大老廣告,是否與我近二十年前所處的社會環境並無不同,或許還更為變本加厲呢!只是就算大叔如今可以看得更清更透,卻早已無法像年輕時可以不計一切、全身投入、想搞些擲地有聲的作品,成為了連自己都蠻討厭、瞧不起的冷眼犬儒而已!

 

186546339_10209157063601468_6567027270344726278_n.jpg

↑  趁著疫情自主隔離在家、趁著陽光,順道為《臺北之春 之 詮釋權》拍拍照。陽光照耀下層次是否更立體、感覺是否也因此而不同先前的紀錄照了呢?2021.5.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60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